一、鋼材的性能和分類
進入青銅時代以來,人類與金屬材料及其制品的關系日益密切,可以說沒有金屬材料就沒有人類的物質文明。在人類使用的所有金屬材料中,鋼鐵是使用量最大、使用范圍最廣泛的基礎材料。其主要原因是:
a.鐵的儲藏量僅次于鋁,且大多以巨大的鐵礦床存在于自然界中;
b.鐵礦石的冶煉和加工與其他金屬的生產相比,具有生產規模大、效率高、質量好、成本低等顯著的優勢;
c.鋼鐵具有良好的物理、機械和工藝性能;
d.將鎳、鉻、釩、錳等金屬作為合金元素加入鐵中,可獲得具有各種性能的金屬材料;
e.鋼鐵通過熱處理能調整其機械性能,可以滿足國民經濟各方面的需要;
f.鋼鐵具有良好的可回收性。
盡管鋼鐵也存在較容易銹蝕、密度較大等缺點,但縱觀材料的物理、機械和工藝性能,及其技術性、經濟性和可回收性等因素,在人類未來發展的相當長時期內,鋼鐵的基礎原材料地位仍無可替代。
1.鋼材機械性能介紹
鋼鐵是以鐵為基礎,以碳為主要添加元素的鐵碳合金。含碳量低于2.11%的鐵碳合金稱為鋼,其他主要元素還有硅、錳、硫、磷等。鋼具有良好的物理、機械和工藝性能,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:
a.屈服點(σs)
鋼材或試樣在拉伸時,當應力超過彈性極限,即使應力不再增加,而鋼材或試樣仍繼續發生明顯的塑性變形,稱此現象為屈服,而產生屈服現象時的最小應力值即為屈服點。
b.屈服強度(σ0.2)
有的金屬材料的屈服點極不明顯,在測量上有困難,因此為了衡量材料的屈服特性,規定產生永久殘余塑性變形等于一定值(一般為原長度的0.2%)時的應力,稱為條件屈服強度或簡稱屈服強度σ0.2 。
c.抗拉強度(σb)
材料在拉伸過程中,從開始到發生斷裂時所達到的最大應力值。它表示鋼材抵抗斷裂的能力大小。與抗拉強度相應的還有抗壓強度、抗彎強度等。
d.伸長率(δs)
鋼材在拉斷后,其塑性伸長的長度與原試樣長度的百分比叫伸長率或延伸率。
e.屈強比(σs/σb)
鋼材的屈服點(屈服強度)與抗拉強度的比值,稱為屈強比。屈強比越大,結構零件的可靠性越高,一般碳素鋼屈強比為0.6-0.65,低合金結構鋼為0.65-0.75合金結構鋼為0.84-0.86。
f.硬度
硬度表示材料抵抗硬物體壓入其表面的能力。它是金屬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標之一。一般硬度越高,耐磨性越好。常用的硬度指標有布氏硬度、洛氏硬度和維氏硬度。
2.鋼材的分類
鋼的分類方法多種多樣,其主要方法有如下七種:
按品質分類
a.普通鋼(P≤0.045%,S≤0.050%)
b.優質鋼(P、S均≤0.035%)
c.高級優質鋼(P≤0.035%,S≤0.030%)
按化學成份分類
a.碳素鋼:
低碳鋼(C≤0.25%);中碳鋼(C≤0.25~0.60%);高碳鋼(C≤0.60%)。
b.合金鋼:
低合金鋼(合金元素總含量≤5%);中合金鋼(合金元素總含量>5~10%);高合金鋼(合金元素總含量>10%)。
按成形方法分類
a鍛鋼;b.鑄鋼;c. 熱軋鋼;d. 冷拉鋼。
按用途分類
a.建筑及工程用鋼:
普通碳素結構鋼;低合金結構鋼;鋼筋鋼。
b.結構鋼:
機械制造用鋼:調質結構鋼;表面硬化結構鋼:包括滲碳鋼、滲氨鋼、表面淬火用鋼;易切結構鋼;冷塑性成形用鋼:包括冷沖壓用鋼、冷鐓用鋼;彈簧鋼;軸承鋼。
c.工具鋼:
碳素工具鋼;合金工具鋼;高速工具鋼。
d.特殊性能鋼:
不銹耐酸鋼;耐熱鋼:包括抗氧化鋼、熱強鋼、氣閥鋼;電熱合金鋼;耐磨鋼;低溫用鋼;電工用鋼。
e.專業用鋼
如橋梁用鋼、船舶用鋼、鍋爐用鋼、壓力容器用鋼、農機用鋼等。
綜合分類
a.普通鋼:
碳素結構鋼;低合金結構鋼;特定用途的普通結構鋼。
b.優質鋼(包括高級優質鋼):
結構鋼:優質碳素結構鋼;合金結構鋼;彈簧鋼;易切鋼;軸承鋼;特定用途優質結構鋼。
c.工具鋼:
碳素工具鋼;合金工具鋼;高速工具鋼。
d.特殊性能鋼:不銹耐酸鋼;耐熱鋼;電熱合金鋼;電工用鋼;高錳耐磨鋼